近年來,區人民法院創新打造“澤法商事廳”平臺,高效整合工商聯、商會等多元力量,賦能區域營商環境優化。今年以來,通過“澤法商事廳”平臺化解糾紛107件,涉案標的300余萬元,平均用時不超20天,化解的涉“一帶一路”糾紛獲評“全國工商聯百佳商會調解案例”。
發揮平臺優勢打造服務驛站
依托非公企業訴調對接平臺,在經濟開發區生態示范園和區委政法委建立“澤法商事廳”實體化議事空間,打造全市商會商事調解工作典型示范點。聘請1名駐院人民調解員、4名商會調解員、2名法官組成“專職+兼職+指導”的專業調解工作團隊,集中開展調解工作。打造包括圓桌談判在內的多種商業談判場景,努力營造商務、舒適、溫馨的氛圍。
融合解紛資源釋放調解效能
依托“淮上楓橋14+3”平臺,將商會調解納入法院大調解格局,積極指導行業間成立調解組織。截至目前,18家商會均已成立商事調解組織。發揮陣地集群優勢,集合政法委“一站式護航工作站”資源,吸納法律咨詢專家、律師顧問等,為疑難商事案件提供行業規則、商事習慣等方面的解紛支持。
聚焦關鍵環節促進實質解紛
完善精準識別機制,對立案時發現適宜調解的糾紛,主動釋明訴訟的風險以及調解成本低、效率高、訴累輕優勢,積極引導當事人選擇調解方式解決糾紛。完善訴調銜接機制,圍繞“商會調解+專業審判”解紛新模式,鼓勵商會調解員在法院駐點辦案。對于調解成功的,及時引導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,調解不成的,由調解員列明爭議焦點、提出處理建議后,移交法院繼續審理。完善跟蹤回訪機制,注重在調解中引導兌現權益款項,能當即履行的盡可能促成履行完畢,對于階段性履行義務設立懲罰性條款,減少拖欠企業賬款情況。今年以來,在通過“澤法商事廳”平臺化解的107件糾紛中,委托商會調解案件89件,調解成功率55.06%。
延伸服務觸角優化營商環境
加大法潤民企“雙走進”活動頻次和覆蓋面,建立“法官+企業+商會調解員”掛鉤聯系機制,定期聯合區工商聯等深入企業開展法律體檢。2025年以來,先后為21家重特大項目投資企業排查法律風險和管理漏洞,開具“法律處方”6張。組建涉企案件專家咨詢庫,定期召開企業服務保障會商會。先后開展“法治護航制造業集群發展·益企贏商”座談會、服務科技型企業典型案例分析會等各類活動5場,向企業制發司法建議2份,幫助企業解決法律難題10余個。
下一步,區人民法院將繼續深化“澤法商事廳”平臺建設,進一步優化營商糾紛化解機制,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水平。擴大調解網絡覆蓋,在重點鎮街增設調解站點,推動線上調解平臺建設;提升調解專業化水平,擴充涉外法律專家庫,建立調解員分級培訓制度;優化“調解+速裁”銜接機制,推行調解協議自動履行條款;深化企業服務,開展重點行業專項法治體檢;加強跨區域協作,探索建立“一帶一路”商事糾紛聯合調解機制,為外向型企業提供專項法律服務。